“游戏是假的,但我们认真对待。更重要的是,游戏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这才是游戏的精神。”近日,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尚在“未来启蒙教育:游戏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专家沙龙上提到了教育焦虑的原因之一——过于强调结果,而非过程。其实缺的是一种游戏精神。
游戏精神能否让教育走出焦虑?很多专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在沙龙上提出了“游戏学习”的解决方案。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李志民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游戏教学可以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建议正确对待游戏,尤其是尽量把教育当成一个无限的游戏。”李志敏说。
基于游戏的学习,一条可行的“升级”路径
腾讯教育副总裁陈姝君表示,启蒙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大脑发育和学习的节奏,符合儿童对相应年龄段的认知。游戏化教学是孩子发展创造力的天然平台。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龚亚夫在谈及游戏式学习之前,回应了公众对英语学习的质疑。前段时间关于英语是否应该退出主课的争论引发关注。作为一名研究英语教育几十年的资深从业者,龚雅夫坦言,目前的英语学习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他建议孩子学习英语要在真实场景中完成任务,培养语言能力。这需要大量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成就感,找到与学习者的关联性——这恰恰是目前英语学习所缺乏的。
龚雅夫说,英语教育的目的是通过语言学习培养成功的交际者。它不仅是学生掌握交际的工具,更是一种素养。在他看来,英语学习转型的路径恰恰是将游戏与任务相结合,让孩子的英语与生活更加贴近,将游戏延伸到家校社区。
“我们不是教他们一些词汇、句型、结构、语法和表达,而是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多方面的技能,包括情绪管理和与人沟通。”龚亚夫表示,游戏化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规律,英语的游戏化学习应该向语言学习与提高学生素质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除了特定的科目,基于游戏的学习也可以在家庭中悄悄发生。
春节期间,家人聚在一起计划饺子的馅和皮,这是一种仪式,也是一种有游戏的家庭活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以包饺子为例。这是一个游戏,也是一个项目。一家人应该把目标放在能端上餐桌的饺子上,一起努力。是家庭驱动的伴侣和盟友。
她感叹,家庭其实是最容易创造游戏式学习的环境。“游戏化非常重要。骄傲、快乐、自信……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可以表现出很多积极的情绪。如果学习的时候也能这样岂不是很棒?”
游戏是人的天性,是人的需求。李提醒,家长要以身作则,让孩子玩游戏,家长自己也要学会玩游戏,把快乐健康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从学习中获得深深的快乐。
作为一名教育研究人员,尚观察到,青少年在玩游戏时似乎总是充满激情和活力。他们有强烈的玩游戏的内在动机。
但是说到学习,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不写作业,父亲会孝顺,但写作业,鸡飞狗跳。”这个笑话,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家庭的教育困境。
"学习应该变得更加科学和有效."尚把自己的想法总结为“新快乐教育”。
教育,首先需要科学。要让知识入脑,就要知道人是怎么学习的,怎样做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这就需要基础研究——研究学习的基本机制,学习环境的影响,学习效果的分析。
但是光科学是不够的。学习应该是有趣的。人做事的动机无非是有意义,有意思。尚接君说,学习其实是人之常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动力越来越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
他认为游戏有三个教育价值,即游戏动机、游戏思维和游戏精神。把游戏运用到学习中,让学生愿意学习;设计一些积分、荣誉、排名等元素,让学生愿意挑战;在更高的层面上,是追求自由的游戏精神。学生看不起成绩,自愿做自己想做的事。
“新快乐教育”追求的不是玩得开心,而是快乐学习;不是表面的快乐,而是学习带来的深层快乐;它不是通过少做作业,多玩游戏来获得乐趣,它的特点是基于游戏的学习,整合各种学习方法,应用各种技术,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
“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面向未来,适应未来,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商的期望。实现这个理想并不容易。教师要学会将游戏化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和新技术在教学中深度融合和应用,家长和学生要提高科学素养,培养所谓的“快乐学习能力”。
陈姝君还表示,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课程内容和学习难度进行智能化、个性化的调整,可以努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关注学习效果,促进游戏化学习技术的升级。日报记者张盖伦
来源:科技日报
标签:游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