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之星

图注:^X-33概念图

1994年8月,克林顿总统发布了《国家空间运输政策指南》,委派美国宇航局领导进行下一代“可回收运载工具(RLV)”技术发展与验证,当时有三家公司的设计参与竞争,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姆代尔的“臭鼬工厂”,加利福尼亚州亨廷顿的麦道宇航公司,加利福尼亚州唐尼的罗克韦尔国际公司的空间系统分部。

图注:^X-33模型在河床上降落测试

1996年7月,美国宇航局选择洛马的“臭鼬工厂”设计建造X-33,研发团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达因火箭发动机公司、罗尔装备公司和美国宇航局和美国国防部的几个实验室组成。1999年,美国宇航局投入9.41亿美元的预算,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投入2.12亿美元进行设计,用来实现以下技术目标:

图注:^X-33构造图,机身最后方是“综合推进结构”

一是验证可回收低温贮罐系统,包括存贮液氢(LH2)和液氧(LOX)的罐体,体温隔热材料和一体化防热系统(TPS)。

二是验证一体化防热系统的耐久性、低维护性和在极高极低温度下的性能。

三是验证导航控制系统,包括运载工具的起飞、爬升、飞行、再入和着陆等一系列自动飞行控制。

四是实现高超声速飞行,速度超过15马赫,或18000千米/小时。

五是验证主航天飞船的合成结构,并与一体化防热系统事整合。

六是验证完成三次飞行7天的周转时间的性能,指飞船从起飞、飞行到再次添加燃料的时间。

七是验证两次飞行2天的周转时间。

八是验证50人的最大维护工作量,使这些支持行动能够保证完成2次飞行。

图注:^X-33模型

总体而言,X-33“冒险之星”是一种无人驾驶单级入轨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飞行器,其1/2 比例的原型机长20.29米,机高5.88米,翼展22.06米,采用垂直起飞方式,亚轨道飞行,能在飞行跑道上着陆。X-33采用一台波音公司特别开发的J2S火箭发动机,其余部件也是包含了诸多高科技元素。

图注:^X-33模型

截止1998年12月,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发射基地共进行了15次发射,试飞持续了近一年。1996年12月31日,马尔姆斯托姆空军基地开始为X-33进行了降落测试,基地的航空救援中队参与。2001年3月,由于存在诸多难以突破的技术难关(如线性气塞式发动机),NASA取消了已经耗资了13亿美元的 X-33项目。

标签:游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