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脑”式阅读
和自己较劲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智商是硬伤。
相反,我们还会时常做点什么,试图证明自个儿比别人稍稍聪明那么一些。比如绞尽脑汁地对付小强填字,没事就爱和魔方、九连环较劲,推箱子游戏一定要通关,一千块的拼图绝对不能看编码。就连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也一定是与众不同的《最强大脑》。
大学时有段时间迷上RPG(角色扮演型)游戏,后来听说其中有个叫《幽城幻剑录》的游戏特别烧脑,不看攻略休想过关,不通关个几次休想玩出完美结局——我一听兴趣就来了。
结果自我折腾的结果是把自己玩崩溃了。复杂的属性分配和炼化系统,神一样的迷宫幻阵,大量谜一般的支线和隐藏剧情……让人头昏脑涨。印象最深的是偷偷看攻略,在兰州城里找一个神秘人,找得我眼也花了手也抖了,最后请教了好多高手,才发现他躲在一堵墙的后面,连个人影都看不到,鼠标移过去才有个对话框出来。好不容易通关,却因为很多支线任务没完成,小伙伴们都死光了。
然而路途的险恶并不能阻挡我对高智商界的无限向往,哪怕证明自己智商的工作始终任重道远。
作为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忠实粉丝,推理小说当然是我的挚爱。但最近京东图书畅销榜的上榜图书《S. 忒修斯之船》,却绝非一般的推理小说。
它的非同凡响在于,这是一本需要根据攻略来进行阅读的小说,并且需要边记笔记,边读五六遍才能弄明白绝大部分谜团——剩下的那一部分,需要上网查阅大量资料,看看国外那些脑洞大开的读者是如何解密的。
按故事背景,这本《忒修斯之船》出版于1949年,女主人公在图书馆拾获了这本《忒修斯之船》,书里失忆的男人被掳上一艘神秘的船,书外作者石察卡笔下的每一桩背叛、争斗、屠杀都在现实中发生。有人用铅笔写下批注,追寻石察卡真相,她也忍不住拿起笔加入讨论。两人交换批注,资料越积越多,当他们以为终于快要接近真相,竟发现第三人笔迹,书中人物、作家命运,连同两人的生死,早已一起卷入迷局之中。
《S.》包含精装古书《忒修斯之船》和23个材质各异的附件:信笺、机密档案、旧照片、明信片、罗盘、餐巾纸……这是两人穿越时空留下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你参与这一趟冒险的重要线索。
书中众多陌生的人名、地名、年代等描写,用脑袋记根本记不住,据说,有读者为了充分解密,边读边记了两大本笔记,读完发现这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过程——网上像这么干的人不在少数,但凡成功解密者,笔记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为什么这本书要读五六遍才能看明白?按照官方攻略,阅读要按照一定顺序进行:第一遍为小说正文及所有注解;第二遍为蓝黑字体;第三遍为橙绿字体;第四遍为紫红字体;第五遍为棕黑字体;最后再通读一遍。不这么做,你可能完全无法明白这本书在说什么。
没错,看到这里,大概和我一样的脑力发烧友们一定热血沸腾起来。这种骨子里的冲动有点类似于当年化身劳拉,在《古墓丽影》里寻找药包,发现机关,避过危险,找到剧情道具时的紧张与兴奋。
这种快感同样出现在当年观看德国影片《罗拉快跑》之时。为了拯救男友而奔跑的红头发姑娘罗拉,要在10分钟之内得到10万马克,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变化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命运的不可预知和罗拉狂奔的脚步让人砰然心跳。
或许探寻未知的东西,总是会让人充满斗志,尤其是过程中还加入了脑力的角逐。很难想象,一本小说能够做到如此地步,难怪它能够被称为“对电子书的优雅反击”和“烧脑神书”,其美国版一经推出,立刻被国外读者选为“超想拥有的小说”。
平面的阅读变得立体化,悬疑解谜的线索自书页中迸跳而出——这一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阅读之旅,一次无法复制的阅读体验。
标签:游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