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天姥梦客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以上是钱穆先生《国史大纲》序言中的一句话。钱穆先生告诉读者,对待本国历史,务必持一种“温情与敬意”的态度。
读了钱先生的书,这段话始终深藏于心,成了认知国史的起点和标准。
以此衡量,发现不少笑话。不能说其初衷不好,可不论无知或误读,都不能不说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即使有“历史的温度”,也会迅速冷却。
电影《李时珍》中,明朝官员没戴乌纱帽,却宋冠明戴地顶上了宋朝官员的长翅官帽,坐在清朝的雕花椅子上;博古架上赫然陈列着清朝大花瓶、菜肴放在清朝形制的瓷盘里。如此种种,时空错乱,漏洞百出。
如果说《李时珍》是五十年代的电影,尚有原因的话,那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拍的电影《柳如是》就不应该了。尽管这部电影背景清晰,细节到位,可主角的一句台词,却让人惊诧不已,如冷水浇头,一下凉了。
剧中,柳如是和一干武人誓师抗清时,面对众人说了段慷慨激昂的话,其中说到“钱大人为南明安危日夜操劳”。看到这,不忍卒暏。
“南明”,柳如是会这样说吗?
当然不会!历史上有此情节也好,没有也罢,柳如是提到国号时,应该说,也只能说“大明”,而绝不会说“南明”。
电影编剧在一个基本历史常识上犯了错。“南明”,是后世历史学家和时人对失去半壁江山的明朝的历史定位,是后来的叫法。当时的人,就叫“明”、“大明”。同样,西汉的人不会叫自己是“西汉”,东汉的人也叫自己是汉,“蜀汉”当时也是汉;曹魏、北魏东魏西魏皆言魏;南齐北齐都是齐,金、后金都是金等等等等。广而言之,现在的历史地图,也不该出现政权前带方位的标注,这是不严谨的。
一句错误的台词,影响整部电影的效果。一个错误的认知,降低了一个文化的高度,更会把历史带往虚无主义。
风起萍末,穴蚁溃堤。对历史的尊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绝非小事,不可不察啊。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标签:游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