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 找出骗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随着年关将近,诈骗分子也明显活跃不少。一般来说,在“心理大师”的诈骗分子面前,智商似乎根本不顶用,只有乖乖上钩的份。然而辽宁有位大学生,竟然把诈骗分子耍得心态崩溃,还威胁说要报警。具体什么情况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焦(化名)是大连交通大学的大四学生,即将本科毕业的他,每天过着宿舍—图书馆—课室的枯燥而乏味的考研生活。前几天下午,小焦照常复习,突然接到一个来电显示为香港的电话。

对方是一男子,自称是支付宝的客服,讲一口流利的“煲冬瓜”。小焦下意识地感觉对方是诈骗分子,于是随手摁下了手机录音键,将整个通话过程录了下来。

不知从哪里得到的信息,对方先准确报出了小焦的个人信息及就读学校,然后询问小焦大学期间是否开通支付宝账户。得到小焦确认后该男子表示,根据有关规定,当前支付宝学生账户已经禁止使用,为避免影响小焦以后的个人征信,需要他配合将支付宝账户类型改为成人账户。

这下小焦完全确定对方是诈骗分子了,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诈一诈对方。

接下来小焦没有正面回应,反问对方“电话为什么是从香港打来的?”以此来打乱对方节奏,使其露出马脚。

没想到小焦会这么问,对方稍微停顿了一下,回答道:“我们用的是网络插播电话,定位是随机的,你那边显示的是香港是吧?”

小焦回答:“对,我这边显示是香港。”

对方以为自己圆过来了,就说:“好,先生,这个很正常,可以理解吗?”

小焦决定不再装了,说:“我不明白,蚂蚁金服的总部是设在香港还是设在哪里?”

对方开始意识到自己被耍了,但还是想坚持碰碰运气。

这时小焦又问:“如果我不将支付宝学生账号撤销会怎么样呢?会耽误使用吗?”

对方表示:如果不进行转换,会导致支付宝账户冻结。

小焦故意拉高声音:“冻结太好了,我花呗还没有还完呢,冻结了是不是就不用还花呗了?”

对方耐心强调不转换的严重性,结果小焦给他甩了一串问号——“这样我的花呗是不是不用还了?”“会对我的征信有一些影响,会记录在哪里呢?”“我现在是学生账户,如果我考上研究生是否还是属于学生账户?”

这下彻底把对方逼急了,开始破口大骂:““***(脏话),你一天天问我这些,我要跟你怎么说,我也不知道,你***少说两句好不好。”

对方越是歇斯底里,小焦越是感觉不过瘾,又用对服务态度不满意的语气怼他:“我就想问一下,你什么态度啊!”

这时,对方心态彻底崩溃,开始威胁小焦:“你信不信我现在联系公安局,说你是我同伙,你信不信?”然后用粤语“问候”小焦。

小焦听不懂粤语,对方怎么骂都是骂了个寂寞,听了一会儿感觉复习的压力有所减轻了,才结束了这次通话。

值得庆幸的是,小焦这次没有上当受骗,避免了个人财产损失,但在这里笔者还是希望大家引起重视,接到未知电话时多留一份心,别对自己太过自信。这次小焦遇到的诈骗分子显然是一个菜鸟,对超出“剧本”的突发情况应对得不够自然,加上话术技术上的火候不够,才这么快暴露出问题。

其实很多诈骗分子非常善于洞察人的心理和情绪变动,快速应变破坏对方的心理防线,尤其是对那些过度自信的高学历、高智商人员有一套非常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入套了。此前清华大学就有一名教授,被台湾的诈骗集团冒充检察院的工作人员,骗取了1760万元。

总而言之,诈骗分子之所以得逞,是因为利用了粗心、凡尔赛、自负、虚荣等人性的弱点,是否被骗与人的智商、学历、名望均无关,甚至大学生反而是上当受骗最多一个的群体。要想避免上当受骗,最好的方法就是正视自己的欲望与需求,正确看待它们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不要被对方不切实际的的话语蒙蔽了。

标签:游戏攻略